支付寶花唄
提及支付寶,相信大家都很熟悉,它是國內兩大移動支付巨頭之一,也是擁有數億用戶的現象級App。支付寶的業務范圍包括很多內容,例如理財、投資以及借錢等等,其中花唄和借唄更是深受年輕人的歡迎。
事實上,最開始的時候,支付寶只是阿里旗下的產品,服務對象也僅限于淘寶的用戶。但是后來馬云看到了移動支付的發展前途,將支付寶從阿里的體系中剝離了出來,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螞蟻金服,花唄和借唄就這樣誕生了。
憑借著支付寶花唄和借唄的火熱,螞蟻金服的崛起非常順利,很快就成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巨頭。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,今年11月初,螞蟻金服在國內的上市計劃被叫停,不僅引起了軒然大波,還給支付寶、花唄等產品帶來了不利的影響。
在了解到事件的起因和經過之后,支付寶花唄的“貓膩”也被廣大用戶察覺了。雖然從表面上來看,使用花唄非常方便,只要按時還款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;但是實際上花唄的手續費和利息,比銀行貸款還要高,完全是一種暴利的方式。
簡而言之,螞蟻金服推出花唄的真實目的不止是為了讓用戶以備不時之需,還是因為它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。可能很多用戶都以為花唄里面的額度都是螞蟻金服的資金,但事實卻并非如此,花唄貸給用戶的錢90%是來自于銀行。
也就是說,花唄在用戶和銀行之間扮演著中間商的角色,通過高額的利息和手續費來賺取差價。這便是花唄的“貓膩”,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之后,用戶們終于察覺了。
不過,很多用戶都表示,花唄的這種方式確實有待商榷,但是它的作用和功能也不可否認。再說了,只要按時還款,花唄就不會產生利息,所謂的“貓膩”也就不存在了。
然而殊不知,花唄最想看到的就是用戶產生這種按時還款的心理,這樣它的發展將沒有任何阻力。因為花唄本身就屬于超前消費,對于用戶而言,先用后還根本沒有太大的意義,而花唄就不一樣了,只要用戶足夠多,它就能賺得盆滿缽滿。
所以說,花唄的“貓膩”不止是利息高,還容易讓消費者產生習慣的心理,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,不然以后會越來越依賴花唄。但好在大部分用戶已經意識到了花唄的“貓膩”,于是紛紛選擇主動關閉花唄。
為何大批年輕人主動關閉?
那么為何大批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呢?除了上述兩個原因之外,還有沒有別的因素?
答案是當然有,年輕人之所以主動關閉,是因為想擺脫花唄的“控制”,不再依賴所謂的貸款產品。花唄容易讓人產生依賴心理,這點上面已經提到了。除此之外,花唄本身還帶有信用評級功能,消費者用得多了,信用就會變好,額度自然也會提高。
有時候某些消費者為了獲得更高的額度,不惜花幾年的時間來養自己的花唄。這樣一來,與其說花唄是在為用戶服務,不如說用戶被花唄“控制”了。花唄懂得每一個用戶的心理,然后利用不同的額度來滿足他們的期望,從而維持住用戶的數量。
久而久之,花唄就會變成這些消費者的生活必需品,走到哪都少不了,這只會助長超前消費觀念,不會帶來任何好的結果。所以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是一個正確的決定,早日擺脫它可以樂得清閑!
寫在最后
綜上所述,支付寶花唄并不像人們想的那么好,它的流行也未必是一件好事。希望國內的年輕人群體都能意識到花唄的“貓膩”,不要深陷其中無法自拔。同時在經歷過螞蟻金服事件之后,花唄或許能夠成為真正的便民產品。
對此,你們怎么看呢?歡迎留言和轉發!
發表評論